"乞丐饭”

“乞丐饭”就是“百家饭”,据说吃“百家饭”可以受到百家的庇护。顾名思义,“百家饭”就是从十种不同姓氏的百户人家的家里讨来谷米,做成的饭叫“百家饭”。吃“百家饭”的大都是一些小孩子由于长得体弱多病,或是淘气;再者就是有人遇上晦气的事,如头顶被鸟粪便滴着,或是经过人家屋檐下被人脏水无意泼着等等,主人去村中讨来百家米做饭(每户人家一小酒杯或一小把即可),以此驱晦气,求吉利保平安。他(她)们讨来百家米后,加几个鸭蛋,当日要拿到村头十字路口,放在用三个石头临时砌起的露天石灶上烧。若是为小孩子面讨“百家饭”的,饭熟后,主人要先满满盛一碗,带上小孩子到村外或是邻村山上找一个大石头(有人称岩佛爷)认它做 “干爹”,随即摆上“三礼”点上香,供上米饭,让小孩子叩头,祈求“岩佛爷”保佑,有的还把小孩的名字刻在石头上。一烛香过后,主人把供在“岩佛爷”前这碗“百家饭” 带回家给小孩子吃,寓意小孩子从此无灾无病,平平安安,健康长大。直至今日这种习俗在农村还广为流传,不过现在大多数人为了方便省事,百家被改为十家,十种姓氏也被改为七种姓氏即可,一些仪式也只是象征性走走过场而已。
不同地方的人,吃“乞丐饭”的时间是不同的。杭州人在立夏日吃“乞丐饭”(“野夏饭”):是日,小孩子们成群结队,向邻里各家乞取米、肉。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、竹笋,用石头支起锅灶,自烧白吃,称为吃“野夏饭”或“立夏饭”。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,以为可以避灾祸。吃完立夏饭,大人拿来箩筐、大秤。给孩子们秤体重,看比去年重了多少。闽南人有在正月初一吃“乞丐饭”的习俗:当天,爷爷就会抱着未满周岁的孙子,装扮成乞丐模样,手拿破碗,沿街讨饭。所讨要的人家以100家为宜。他们将讨来的馒头、菜、米煮在一起,煮成稀饭,让孩子吃下。厦门也有人在春节期间,去讨慈善团体施舍给乞丐和贫穷人家的咸粥来给孩子吃。寿宁人的语言和风俗都与客家人相近,都选择在八月初一吃“乞丐饭”、穿“百家衣”、戴“百家锁”。据《缪氏宗谱》记载:缪氏于唐时从宁化迁会稽;宋时从宁化迁广东。吃“乞丐饭”的风俗是否从客家传来,不得而知。
- 上一篇: 寿宁特色文化游
- 下一篇: 没有了